圖為村社農戶代表在田壩間聽專家講解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劉彥君 攝
  中新網遂寧12月25日電 (劉彥君)“真是開了眼界,幾毛錢的紅薯他們居然能賣到‘肉價錢’。”25日上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四川省遂寧市安居永豐綠色五二四紅苕專業合作社門口擺起了壩壩宴,迎來了從綿陽三台趕來取“致富經”的老鄉們。
  此行是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國際美慈組織共同實施的“四川盆地社區生計發展項目”第一階段收官活動,特意將綿陽三台金鼓鎮枇杷村、靈興鎮山水村、東塔鎮紅英村三個受益村60餘名村社代表共同組織到該地實地觀摩、考察、學習。並現場發放“問卷”,讓農戶自主選擇來年想要在地里種什麼莊稼。
  “這三個村生產方式傳統,缺乏特色品牌,也沒有營銷手段,長期依靠外出務工解決生活問題,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造成農業生產沒有人重視,農民收入水平長期落後。”中國扶貧基金會災後重建辦副主任陳濟滄介紹,該項目由中石油-殼牌金秋項目資助,定位“精準農村產業扶貧”,項目路徑設計以農業技術和金融知識培訓兩個引擎賦能社區農戶,通過資源鏈接優化社區現有產業結構,並促進社區農戶與市場的鏈接互動,以此增加農民收入。
  “提高農戶的發展意願和能力是關鍵,但是這其中需要更多的市場機會。這三個村都是散戶生產,市場信息不清楚,導致農產品賣不到大市場。”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省政府參事閻文昭是該培訓項目的專家組長。他告訴記者,當前,經過有效的資源鏈接,一家長期與農科院合作的農業公司已經決定將這三個村作為公司加工產品的原料基地,並公佈了2015年優質紫薯和優質黑花生的產品標準與最低收購保護價。“因此,在2015年開始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種植的同時應積極引導農戶組織起來成立農村合作社,通過統一生產種植標準與產品收購標準,逐漸打造成自主品牌。”
  一頓豐盛的壩壩宴後,五二四紅苕專業合作社的鄉親們還和這三個村的代表們分享了自家好的種植經驗和發展理念。
  現場,記者看到,每一位村民手上都拿到了一份“2015年生產計劃表”。“這是對咱們第一階段的總結,我們根據當地的種植條件給農戶推薦了適合的莊稼,讓他們自己選擇來年種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問卷結果做明年的持續精準扶貧,為農戶補貼相關數額的種子,農藥等。”閻文昭說。
  “出來走走真是長見識了,現在傳統農業掙不到錢,別人現代化的農村合作社早早的走在咱們前面,明年我想要種一些黑花生和紫薯。”金鼓鎮枇杷村村民何洲軍現在主要靠養豬、養鵝增加收入。
  “有了專家的技術支撐與企業的訂單,咱們農戶發展增收特色農產品信心十足。”東塔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勇說。
  “事實上,三台這三個村非常適合薄殼核桃的種植,各村現有核桃由於品種不對路、嫁接苗品質差和管理粗放,普遍都不結果,若能在項目2-3年的扶持下,幾個村通過高接換種,補栽授粉樹,及時剪枝和合理施肥,可以重點發展成優質核桃產業區,解釋可以真正形成促進脫貧的長效機制。”閻文昭坦言,這也需要有持續不斷的扶持。
  據悉,該項目執行周期為2014—2015年。按照規劃,項目執行團隊將在專題培訓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市場、渠道等關鍵環節資源,併在2015年適時啟動生計示範項目,以點帶面地為促進受益農戶及社區發展意識轉變、農業結構調整及增收致富創造更多機會與可能。(完)  (原標題:精準農村產業扶貧:“種什麼”農民自己說了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j93yjcs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